首页 > >

第七十四章 新年

2024-12-30 12:51
第七十四章 新年
  杜凡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大年三十的傍晚,大雪已经停了,天空一片灰蒙蒙的,镜溪厨房正在跟映雪巫月一起包饺子。姜和跟杜凡、风扬兄弟正在商量接下来的路线,四个侍卫则在偏门守着。
  急促的敲门声突然响起,朱漆大门被拍的震天响,中间夹杂着衙役不耐烦的呼喝声。
  映雪最先听到声音,低声询问镜溪:“怎么办,王妃?”
  “别怕,稍后见机行事,别说漏了嘴。”镜溪轻声安抚,镇定地望着她。
  映雪点点头,瞧了瞧她,又瞧了瞧巫月,说道:“您是少夫人,我跟巫月姑娘是您的丫头,王爷是大少爷,杜侍卫是家里的总管,咱们本来是想回老家扬州过年的,结果碰上了大雪走不成了。”
  “嗯,记住咱们是十天前冀州出发的,咱们爷在冀州做丝绸生意。”镜溪不放心地交代道。
  映雪点点头,院内传来衙役粗暴的声音,她没敢再说什么。三人对视一眼,放下手中的东西,把厨房的门虚掩起来。
  姜和从屋里走出来,站在一旁,看杜凡跟那些衙役交涉,“各位官爷,各位官爷,这大过年的,怎么了?”
  带头的衙役斜眼看了看两人,冷哼一声说道:“衙门最近正在抓叛贼,听说你们是从北边过来的?”
  杜凡赔笑道:“是是是,我们爷常年在北边做生意,今年是得了老太爷的令了,非让回老家过年,谁知道被一场大雪堵了去路,走不了了。”
  “做生意?”带头的衙役打量了姜和一眼,盘问道,“做什么生意的,老家又是哪儿的?”
  杜凡正要回答,姜和走过去说道:“祖上在扬州城做些丝绸生意,养家糊口罢了。”
  带头的衙役见他一身清贵之气,哪像是做生意糊口的样子,怀疑地问道:“扬州哪家的?既然祖上在扬州,又为何要跑到北边去?还不快如实道来!”
  姜和一扭头,颇有些不情愿地答道:“扬州韩家。”
  “韩家?”那衙役嗤笑一声,“扬州排的上号的韩家,也就那一个,你这个韩家又是哪儿冒出来的?”
  话刚落音,一身护卫打扮的云扬跑了进来,兴冲冲地说道:“大爷,大爷,二爷来信了!”
  众人听了这个消息,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神色,杜凡一改方才小心讨好的样子,扬眉吐气地说道:“太好了!几位官爷问我们是哪个韩家,这就告诉你,好叫你知道,京中的御史大夫韩大人,嘿嘿,正是我们家二爷!”
  杜凡说的眉飞色舞,若非姜和一脸不虞,众衙役差点就信了他,没理由下人们欣喜万分,主人家却一点也不开心。
  正疑惑万分,却听姜和生气地说道:“老爷子亲自下令他都不肯回来,还来信做什么?杜总管,把信退回去!”
  杜凡一听这“杜总管”的称呼,心里早就笑成了一团,面上却愁眉苦脸地劝道:“大爷消消火,如今少夫人都快……您跟二爷还置什么气?等小少爷一生下来,您还能不让他认自己的叔叔不成?老爷子在家里盼着呢,都这么多年了……”
  姜和脸色稍缓,也不知听进去了没有,接过信当场拆开,看完了之后把信扔给杜凡,冷哼一声道,“算他眼里还有我这个大哥。”说完转身进屋了。
  杜凡手忙脚乱地接住信,自己看了看,又献宝似的拿给差役看。带头的衙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见信上盖着韩放的私章,不由信了几分。又见信中说已经回到扬州老家云云,心中暗自计较起来。
  这时杜凡才无奈地解释道:“官爷先不要怪我们爷无礼,我们爷这是怕在外人面前失态呀!”说着叹了口气,“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是有些事儿还是要跟官爷说一说。”
  “官爷若是要搜人,尽管去搜,只是别惊动了我们家少夫人。”杜凡凑近那衙役说道,“月份大了,经不住吓呀,当年要不是因为这个,两个爷也不至于……唉……不提这些不提这些,官爷快些搜吧,搜完了这年还要过呢!”
  他说的半遮半掩,那衙役听了反倒打消了心里的疑惑,怪道这家主人对自己的兄弟心存不满呢,原来韩大人把兄长的孩子吓没了,如此说来,那般恼怒倒也说的过去。
  这样想着,搜查的时候便没了先前的粗暴。他们可不傻,看得出来那位韩大人上赶着想跟兄长和好呢,若是惊动了他兄长的夫人,不用韩大人开口,州府大人就会把他们处置好了送过去。
  只是见到镜溪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怀疑起来,“夫人多大出阁的?怎么瞧着这般年轻?”
  镜溪脸颊微红,不好意思地说道:“官爷说笑了,奴家都十九了,哪里还年轻,若非大爷不嫌弃,奴家现在还不知在哪里呢。”
  衙役听了便没有再问,回去的路上,手下询问他怎么没问清楚,他答道:“那女子只怕不是明媒正娶过去的,她这么大月份了还要跟两个丫头一起下厨,定然是以前做惯了的,听她的口气,她应该是那韩大公子买回来的。”
  “那个总管说的有多宝贝她似的。”手下嗤笑一声,满脸不以为然。
  “你懂什么?”带头的衙役横了他一眼,说道,“大家族的弯弯道道多着呢,这韩大公子再怎么样,能比得上朝中为官的韩大人?也就是面子上过得去罢了。”
  手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道:“头,您怎么确定他真是韩家的人?衙门里也有扬州过来的人,不若去打听打听?”
  那衙役听了,点点头,“那信上的私章我看的清清楚楚,应当不会出错,不过问问也好,今儿个天晚了,等过完年我再去。”
  杜凡仔细地关好门,回来就“嘻嘻”笑了起来,“没想到韩放的印信那么好使,这帮人这就回去了。”
  镜溪问道:“这消息可稳妥么?那带头的差役可不像是好糊弄的,回去说不定会找人查证。”
  “放心吧。”姜和道,“稳妥的很。”
  杜凡点点头,解释道:“夫人放心,韩放是真有个哥哥,叫韩故,前几年因为他嫂嫂的事情,一怒之下离家北上,好几年都没回去呢!不管那些衙役再怎么打听,都不会出差错。”
  “其实他是借机帮我办事去了,他的元配妻子早年病逝了,就把买来的妾室扶正了。”姜和道,“正好今年他要回扬州一趟,我就让他先躲起来,等我们到了扬州,他再露面。”
  “怪不得你让我说那样含含糊糊的话,原来如此。”镜溪略微放心,“那韩家那边?”
  “韩家的人也只当他被大雪挡在徐州了,不会出差错的。”杜凡笑着说道。
  一番搜查下来,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化了一半的积雪冻成了冰,踩在上面咯吱作响。映雪敲开门道:“爷,夫人,晚膳备好了。”
  “嗯。”姜和应道,“雪天太冷,晚上不守夜了,膳食可是按年夜饭备下的?”
  “爷放心。”映雪笑道,“知道咱们爷心疼夫人,都是按爷说的准备的。”
  镜溪羞红了脸,姜和却很满意,大手一挥,“摆饭!”
  众人和乐融融地吃了一场,完了镜溪吩咐映雪道,“你们若是想守夜,只管去守,年夜饭也照样准备,不必顾忌我。”
  映雪笑嘻嘻地说道:“夫人跟爷想到一块去了,爷也是这么吩咐奴婢的。”
  镜溪面上又是一红,摆摆手让她出去了。
  爆竹声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姜和把镜溪拉到院子里,点了两根细长的烟花塞到他手里。温暖的火光照亮了她惊喜的笑容,姜和伸手揽住她,示意她抬头看天空。
  几发烟火一同升到半空中,“嘭”的一声,照亮了黑暗的夜空。夜风微寒,镜溪依偎在姜和的怀里,摸着隆起的肚子,看着色彩斑斓的烟花,幸福地笑了起来。
  大年初一是个艳阳天,地上的积雪开始融化起来。云扬出去转了一圈,回来说,河里的雪正在融化,预计后日船就能下水了,那天有一支商队要乘船去江州,跟他们倒也算得上顺路,询问姜和是否同行。
  姜和摇摇头道:“商船人多眼杂,很容易走漏风声,韩故说城外有许多私船,不若去哪里看看,多给船夫一些钱,咱们明日就出城,在乡间住一夜,后日乘船离开。”
  云扬听了,又急急忙忙地出城了。下午回来的时候说都安排好了,众人便收拾好了,只等明日出城。
  熟料当天晚上,几人就被迫动身了。
  原来为了让知州相信姜和的身份,韩放特意派了心腹去徐州知州那里打点,心腹紧赶慢赶终于在晚上赶到了徐州城。
  上了拜帖,刚瞧见徐州知州,就又人过来通知他全城戒严,封城门。心腹一听,直觉不好,暗地里派人去通知姜和,并把韩放给的出城的令牌捎过去。自己则拉着知州东扯西扯了一通,把带来的东西送了好些给他。
  时间拖延的差不多了,他才问起姜和——韩家大公子,知州收了不少好处,当即拍着胸脯说没事儿,心腹便趁机说去看一看大公子,回去也好跟韩大人交差。
  徐州知州心里舒坦,也不急着去下令,欢欢喜喜地送走了韩放的心腹,才想起正事儿来。
  而此时的姜和等人已经跑出城了。
  心腹装模作样地往姜和住的小院转了一圈,回去跟徐州知州说:“没想到大公子已经动身了,大人知道了心中必然欢喜不已,我也不多留了,连夜回去复命去了。”
  这个徐州之后本就好那囊中之物,一晚上得了那么多好处,此刻恨不得将韩放的这个心腹引为知己,当下也不管什么禁令,笑眯眯地把人送出城了。
  却说姜和几人离开了徐州城,当晚便在城外的一处农家住下了。
  韩放的那个心腹也姓韩,叫韩密。他长相平和,瞧不出什么特别来,却是个心思缜密,忠心耿耿的人。
  韩密循着他们留下的记号找到姜和,把韩放的话说了一遍,“圣上如今的戒心日益严重,多日找不到王爷,已经心急了,只怕不日就要发兵西蜀,王爷必要在半月之内赶回西蜀才行。”
  姜和早就猜到姜明会按捺不住发兵西蜀,因此也不惊讶,只问韩密可有办法往扬州去。
  韩密想了想说:“再往南去三十里有一个风来镇,那里因为靠山的缘故,并没有下雪,王爷可以先乘车去那里,在从风来镇乘船往扬州去。”
  云扬听了说道:“风来镇可是挨着云来山?”
  “不错。”韩密点点头。
  云扬想了想又道:“王爷,那里属下曾经去过,若是从那里走,咱们可以直接乘船往荆州去,不必再绕道扬州了。”
  姜和想了想说道:“这样亦可,倒是能省些时间。”
  镜溪听了,说道:“若是这样,可以找人扮作咱们的样子,照旧走扬州的路,知消在路上露出些马脚,不愁那些人不追着过去。”
  “我正有此意。”姜和道,“让韩故安排一些灵巧,身手又好的人做这些事情,能与那些追兵纠缠多久就纠缠多久。”
  韩密听了,连连点头,“小人知道了,王爷放心。”
  “后日那些人走后,让人在城外布置些蛛丝马迹,把人引到扬州去。”姜和道,“做的巧妙些,务必让他们相信。”
  韩密一一应下,又担心夜长梦多,连夜出发骑马回扬州了。
  众人在乡村休息了一夜,第二日一早就出发了。三十里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几人堪堪走了一天才到。
  这里在徐州、扬州与荆州交界的地方,十分偏远,背靠着连绵的山脉,穿越山脉就能到达荆州。
  这里消息闭塞,一派安宁祥和,全然没有徐州的那种警戒起来的紧张感。马车载着众人静悄悄地驶进小镇,在镇子里唯一的一家客栈住了下来。
  云扬细细地向姜和讲述了这里的地形,一番斟酌之后,姜和打算从这里乘船往扬州走,好绕过这片连绵的山脉,然后再往荆州出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