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阳光下的罪恶

第30章 暗影画派

阳光下的罪恶 谷十七 2025-04-21 11:50

陈妍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素描,对着光线仔细观察:“画风确实是顾远的,但与他后期那种浓烈张扬的风格不同,这幅画更加内敛、细腻,也更加……悲伤。像是倾注了很多个人情感在里面。”

她指着素描上一些细微的笔触:“你看这里,眼角的处理,嘴唇的弧度,都带着一种强烈的宿命感。而且,这幅画被撕得很彻底,几乎是泄愤式的。但粘贴的时候,又非常小心,每一片都对得很准,仿佛生怕再弄坏一点。”

“这种矛盾的行为,通常反映了创作者内心激烈的情感冲突。爱与恨,不舍与决绝,可能都交织在这幅画里。”程飞分析道。

“会不会……这画中人,对顾远来说,是一个比林晓月更重要,或者说,更让他痛苦的存在?”陈妍推测。

就在这时,程飞的手机响了。是负责调查冯·海因里希家族背景的警员打来的。

“程队,关于冯·海因里希家族,我们通过国际刑警组织,拿到了一些初步的资料。”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兴奋。

“说。”

“冯·海因里希家族,是欧洲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贵族世家,以收藏艺术品和古董闻名。但与其他收藏世家不同的是,他们行事极为低调,甚至可以说是神秘。家族的核心成员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他们的收藏,据说囊括了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顶级艺术品,其中不乏一些……来源存在争议的‘特殊藏品’。”

“来源存在争议的特殊藏品?”程飞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这与马振邦供述中的“赝品”和“文物走私”隐隐联系了起来。

“是的。有传闻说,冯·海因里希家族的部分收藏,是通过一些非正常渠道获得的,甚至涉及到二战时期流失的文物。但由于家族势力庞大,且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这些传闻一直未能得到证实。”

“他们近期在艺术品市场上,有什么非同寻常的举动?”程飞追问,这正是他最关心的。

“这正是奇怪的地方。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冯·海因里希家族在过去一年中,在公开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几乎没有任何大的动作,显得异常沉寂。这与他们以往的风格不太相符。但是,有一些非官方渠道的消息称,他们似乎在通过一些私人经纪人和秘密渠道,在全球范围内搜罗一批……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当代艺术品。”

“特殊象征意义?”

“是的,具体是什么象征意义,目前还不清楚。但据说,他们对作品的原创性、精神内涵以及……艺术家的‘纯粹性’,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顾远的《涅槃》,似乎正好符合了他们的某些标准。”

“也就是说,他们对《涅槃》的重视程度,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程飞沉吟道。

“可以这么理解。而且,我们还查到,冯·海因里希家族的现任掌门人,是一位名叫克劳斯·冯·海因里希的男爵。这位男爵以眼光毒辣、行事果决著称,在收藏界有着‘冷面判官’的绰号。据说,任何被他看中的艺术品,他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弄到手。而任何试图欺骗他,或者未能达到他要求的艺术家或中间商,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惜一切代价弄到手,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些字眼,让程飞感到一丝寒意。如果顾远在与冯·海因里希家族的交易中,真的出现了什么“瑕疵”,或者试图违约,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继续深挖冯·海因里希家族与顾远之间的具体联系,特别是《涅槃》的交易细节,以及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尚未暴露的矛盾和冲突。”程飞指示道。

挂断电话,程飞的表情更加凝重。冯·海因里希家族这条线,比他预想的还要棘手和危险。这个家族,就像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巨大阴影,笼罩在整个案件之上。

陈妍看着程飞,轻声说道:“看来,顾远的死,真的可能与这笔跨国艺术品交易有关。如果冯·海因里希家族真的像传说中那么冷酷无情,那么他们完全有动机,也有能力,在交易出现问题时,采取极端手段。”

“但是,如果凶手是冯·海因里希家族派来的人,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在画展开幕式当晚,在美术馆的休息室动手?这似乎并不符合他们一贯低调神秘的行事风格。而且,现场的作案手法,那种带有强烈情绪宣泄的破坏行为,更像是与顾远有私人恩怨的人所为。”程飞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或许……事情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有没有可能,冯·海因里希家族的介入,只是整个事件的一个催化剂,或者……他们本身也是被某个更深层次的阴谋所利用?”陈妍大胆地推测。

两人再次将目光投向那幅破碎的素描。

“这幅画,也许是解开顾远内心秘密的钥匙。”陈妍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着素描的每一个细节,“顾远在撕毁之前,有没有可能在画上留下什么……暗示?”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停留在素描右下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除了顾远潦草的签名缩写“GY”之外,似乎还有一些更细小的,几乎难以辨认的刻痕。

“程飞,你看这里!”陈妍的语气有些激动。

程飞立刻凑了过去。在放大镜下,那些细小的刻痕逐渐清晰起来。它们不是字母,也不是符号,而像是一串……日期?

“X月X日……”程飞辨认着,“这是什么日期?是这幅画的创作日期吗?”

“不完全是。”陈妍仔细比对着,“更像是一个……纪念日?或者一个对他来说,非常特别的日子。而且,在这个日期旁边,还有一个更小的,几乎被撕裂痕迹掩盖的……图案。”

那个图案非常微小,像是一个简化的……鸢尾花标记?

鸢尾花……这个图案,让陈妍的心头猛地一跳。她似乎在哪里见过,或者听说过与鸢尾花相关的,某个特定的艺术流派或者……组织?

她立刻打开随身携带的平板电脑,快速检索起来。

而程飞,则凝视着那串日期,陷入了沉思。这个日期,与顾远生平的哪些重要事件相对应?或者,与某个他生命中重要的人有关?

与此同时,在技术科的实验室里,老刘和他的团队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那枚从杂物间发现的特殊纽扣,经过初步的材质分析,确定主要成分是某种经过特殊处理的兽骨,表面镀有一层极薄的青铜。而纽扣上那个“鹰爪抓葡萄”的纹章图案,经过纹章学专家的初步比对,指向了中世纪欧洲一个小型骑士团的徽记。这个骑士团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但其徽记,偶尔会出现在一些古董饰品或者仿古工艺品上。

更重要的是,在纽扣的缝隙中,技术人员提取到了一些微量的纤维和皮肤细胞。DNA检测正在加紧进行。

而根据林晓月描述进行的模拟画像,也初步完成。画像上的神秘访客,虽然被帽子和口罩遮挡了大半面容,但那双露出的眼睛,显得格外阴鸷和锐利,高挺的鼻梁和瘦削的脸颊轮廓,依稀可见。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被林晓月特别强调的修长手指。

“这双手……确实很特别。”老刘看着画像,喃喃自语,“有点像……艺术家的手。”

多条线索,如同无数条溪流,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顾远的画作,他复杂的人际关系,神秘的海外收藏家,美术馆的暗室交易,以及那个可能栽赃嫁祸的神秘访客……每一个元素,都指向了一个精心策划,且牵连甚广的阴谋。

而那幅被撕毁又复原的素描,以及那枚带有古老纹章的纽扣,似乎成为了解开整个谜团的关键钥匙。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物证分析室里,灯光明亮,空气中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化学试剂味道。陈妍坐在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跳动,屏幕上不断刷新着关于“暗影画派”的资料。她的眉头微微蹙着,神情专注而凝重。那枚被撕毁又复原的素描,以及素描右下角那个微小的鸢尾花刻痕,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她的思绪,深入到艺术史幽暗的角落。

“暗影画派……”陈妍轻声念出这个画派的法文原名,眼中闪过一丝探究的光芒。根据她检索到的资料,这个画派活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洲,尤其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但其影响力却如同幽灵般渗透到各个角落,包括一些东亚的先锋艺术圈。他们并非一个组织严密的团体,更像是一群被共同理念吸引的孤僻艺术家松散的联盟。其成员以风格怪诞、主题晦涩、行为乖张著称,作品中常常充斥着死亡、异化、炼金术符号以及对古典神秘主义的重新解读。

“对炼金术和神秘符号有着狂热的崇拜……”陈妍的目光停留在一段描述上。这让她立刻想起了顾远工作室里那些散落的草稿,以及《涅槃》中隐藏的那些难以解读的荧光符号。难道顾远的创作,真的受到了这个早已销声匿迹的画派的影响?

资料显示,“暗影画派”的成员大多对传统艺术嗤之鼻,他们认为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揭示人性深处的黑暗和宇宙的隐秘秩序。他们迷恋中世纪的炼金术图谱,认为其中蕴含着通往更高层次意识的密码。一些核心成员甚至会进行一些怪诞的仪式,试图从“非理性”的体验中汲取创作灵感。画派在鼎盛时期曾引起艺术评论界的广泛争议,有人称他们是勇于探索未知的先锋,也有人斥责他们是故弄玄虚的江湖骗子,甚至将其与某些邪教组织联系起来。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几位核心成员的相继离世或失踪,“暗影画派”便迅速瓦解,逐渐被主流艺术史所遗忘,只在一些亚文化研究和小众艺术圈子里留下些许痕迹。

“鸢尾花……”陈妍在搜索框中输入了这个关键词,配合着“暗影画派”进行关联搜索。很快,一条信息跳了出来。在一篇研究“暗影画派”符号学的冷僻论文中提到,鸢尾花,特别是深紫色的鸢尾花,被该画派的某些成员视为“通往冥府的引路之花”,象征着死亡、重生以及灵魂的嬗变。它既是哀悼的符号,也是神秘启示的象征。

这个发现让陈妍的心头一震。顾远素描上的鸢尾花刻痕,绝非偶然。它很可能就是一种身份的标识,或者一种隐秘的宣言。

她立刻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内部通讯系统告知了正在办公室整理线索的程飞。

与此同时,程飞正对着另一份资料陷入沉思。那串从顾远素描上辨认出的日期——“X月X日”,经过与顾远生平资料的比对,确实指向了他大学时代举办的一次个人画展。那是顾远艺术生涯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公开亮相,对于一个年轻艺术家而言,意义非凡。

根据市局档案科调取到的江城美术学院的旧档案,以及对顾远当年的导师和几位同学的初步问询,程飞了解到,在那次画展上,除了顾远的作品受到关注外,还有另一位同样才华横溢的女学生,也展出了令人惊艳的作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