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姜默还懂得药膳,张远怀颇感兴趣:“姜姑娘还精通药膳吗?”
姜默眨巴着眼睛,轻声回答:“如果院长有需要,我也可以根据您的体质,专门为您准备适合的药膳。”
张远怀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真的可以吗?”
“当然可以,张老,饭后,我给您检查一下身体状况,再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定制一些药膳食谱,您可以让贵院的厨师为您准备。”
张远怀的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那太好了!”
随着一顿丰富的午餐结束,气氛愉快而和谐,在离开之前,姜默递给张远怀一瓶精心制作的药丸,关切地询问:“张老,我这样称呼您可好?”
张远怀温和地点头,表示同意。
姜默继续说道:“这是我亲手制作的药丸,特别适合您这个年龄段的人服用,当然,如果您有任何疑虑,完全可以让您信任的医生先检查一番。
因时间仓促,这瓶药丸是我连夜准备的,如果您感觉效果不错,可以让阿寻给我写信,我会再送一些过来。”
虽然张远怀起初有所迟疑,但考虑到姜默的诚意和他们之间的良好交流,他接过了药瓶:“若非姜姑娘今日亲临,我还真不知道之前给翼东关驻军捐粮的善举背后,竟是姜姑娘您这样的能人。”
姜默轻轻一笑,谦虚地回应:“过奖了,我不过是尽我所能,为了家人努力罢了。”
转而她看向了自己的儿子阿寻,语气中充满了嘱咐之意:“阿寻,从今往后,你就是张老的学生了,记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要好好学习,照顾好张老,听懂了吗?”
姜寻眼含不舍地点头,心中明白这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娘,您回去后,别忘了去看望阿花和大黑,告诉它们我会回去看它们。”
“放心,它们我会照顾好的。”姜默安慰道。
告别时刻,姜默依依不舍地回望着儿子。这时,小小的姜凝挣脱了姜默的手,跑向张远怀,紧紧抱住了他的腿,抬起头用那双大眼睛期待地望着张老,小嘴紧闭,仿佛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当姜寻见到妹妹紧紧抱住他们的新师父,内心突然明白了她的孤单:“师父,我的妹妹和我一直以来都是形影不离,现在我要留在书院学习,她可能会感到非常孤单,您看……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收她为弟子呢?”
姜默急忙制止,不想因为孩子们的无心之言给张远怀带来困扰:“阿寻,这话怎么能乱说?张老,他们还小,不懂事,请您别介意。”
张远怀并未立即回应,而是轻轻弯腰将小姜凝抱起,温和询问:“你真的想留下来吗?”小姜凝先是点头,随即又摇头,眼神在哥哥和张远怀之间徘徊,最终露出了想哭却又强忍着的神情,张远怀看在眼里,心中顿时软了。
他当即做出决定:“姜姑娘,您先回去吧,过几天,派人把孩子的换洗衣物送来,让她在书院住一段时间,如果她也有学习的潜质,我愿意收她为弟子。”
这番言论让姜家一行人大为惊讶,特别是姜靖,心里暗想,自己能进入陇山书院已经算是万幸,没想到妹妹的儿女竟然也有机会被院长看重,这真是意外的幸运。
姜默担心道:“张老,阿寻倒是个沉稳之人,学习上也颇有天赋,但凝儿……她比较少言,我担心她留在这里会影响到您的教学。”
张远怀挥了挥手道:“没事的,你们就放心回去吧,遇到这么个可爱的小娃娃,让她多留几天也好,可以解解我这老人家的寂寞。”
姜默虽然有些不舍,但看到张远怀已经决定,也只得顺其自然。尤其是看到女儿紧紧抱着张老,那种似乎已经建立起的深厚感情,她心中虽有万分不舍,却也感到一丝欣慰。
回家的路上,姜默和罗氏都有些心不在焉,姜默轻咳了两声,尝试打破沉默:“娘,等回家后,请您帮忙准备几套凝儿的衣物,我会让人送到书院去。”
罗氏用一种似笑非笑的眼神看着她,仿佛在说:“这还用你提醒?”姜默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试图轻松气氛:“没了孩子们,您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等凝儿回来,她肯定还会缠着您教她绣花呢。”
罗氏叹息一声:“我教我的孙女,累死我也愿意,可是你这当娘的,把孩子都留在书院了,他们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咱娘俩,这猛不丁的离开了,我这心里老不得劲儿。”
姜默微微一笑,内心虽然不是满意,但既然张远怀已经提出这样的建议,她也不好再坚持己见。毕竟,儿子在书院,女儿有兄长相伴,她心中的担忧也就减少了不少。
刚踏出陇山书院,姜默带领的队伍还未走远,书院内部的一些好奇的学子们已经忍不住围拢到张远怀的小院门前,试图一窥究竟。
他们只听见里面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让人不由得好奇起来:“诶,里面怎么还有个女孩子的声音?不是说院长只收了一个三岁的男孩吗?这是怎么回事?”
一名学子自信满满地说道:“你们不知道吧?听说院长收的这个新门生其实是双胞胎的哥哥,他还有一个孪生妹妹,看来那个女孩子应该就是他的妹妹。”
另一名学子半信半疑地问:“这消息靠谱吗?那这对兄妹的家世背景你知道吗?如果你能说出来,我就信你。”
第一名学子不耐烦地回应:“哼,我何必要你信,这孩子的舅舅就在我们班,还和我同住一间宿舍,我自然是知道的。”
这番对话引发了一阵议论,其他学子也加入了讨论:“从什么时候陇山书院的门槛开始降低了?”
“确实,一所如此优秀的学府,竟然被一个人改变了我们书院的招生质量,这是要影响我们书院的声誉了。”
张远怀听到院外的议论声,便让小厮开门,面对众多学子,他大声宣布:“书院的招生标准是否下降,关键看学生自身的品质,如果有人不服,可以和我的新收弟子比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