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若与君话禅

第8章解暑

若与君话禅 何要浮世 2024-05-14 15:05
文炎帝眉头微蹙,出声留住即将离去的身影,“母后得知你归来,命你前往宁惠宫共进晚宴。你久违宫廷,不妨顺道向母后问安。”
眼中掠过一丝异彩,他俯身恭声回答:“遵旨,臣弟这便前去。”
穿过皇宫的长廊,不见熟悉的面孔,太阳正当中天,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身着厚重的亲王服饰,沉甸甸的衣饰压得他汗如雨下,黏腻难耐。
抵达宁惠宫门前,抬眼凝望那历经沧桑依旧巍峨的宫额,守卫早已瞥见他的身影,匆匆施礼后便入宫禀报。
他背负双手,迈步走向宫门,仿佛从火海般的煎熬踏入冰水之中,一股清凉之感顿时席卷全身。长长的回廊上,雕梁画栋,每隔一段距离便摆放着一株盛开的冰莲幽荷,这是太后钟爱的极地之花,每年由北境献上的珍稀花卉皆被送至此地。
这些幽荷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因此整个宁惠宫常年笼罩在寒气之中,即便是盛夏酷暑,这里也宛如避暑胜地。
随着内侍的传唤,闲宁匆匆自深宫踏出,远远便瞥见宋景齐那被烈日晒得通红的俊朗面庞,她的步伐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些许。
“奴婢参见辰王殿下。”她恭敬地行了一礼。
宋景齐随意地挥了挥手,语气中透露着些许不悦:“好了,好了。”
闲宁是太后身边的老仆,自幼便随太后入宫,至今已近四十年光景,她见证了宋景齐的成长。今日迎接辰王的任务,本可由其他宫女完成,但太后心知他在皇上那里受了委屈,若是遣一名普通宫女,恐怕会触怒这位小王爷,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特意指派了闲宁前来。
尚未踏入内殿,阵阵银铃般的笑声已传入耳中。珠帘轻掀,只见十数名十三四岁的少女,她们的笑容如春花绽放,美丽而不媚俗,各自优雅地坐在高榻之下。
宋景齐的到来让她们纷纷起立,恭顺地行了一礼。
这些少女都是朝中权贵的女儿,她们虽闻其名,却未曾见过他本人。今日得见,心中无不泛起阵阵涟漪,几乎站立不稳。
他身着一袭银袍,暗绣着四爪云龙,显得身姿更加挺拔。尽管亲王的服饰颇为厚重,却丝毫不见他的脊背有丝毫弯曲。那张仿佛从寒潭中升起的面庞,被正午的阳光照耀,雾气蒸腾,隐约中,他的面容终于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在柔和的灯光下,她的容颜宛如暖玉经过无数次精心打磨,既炽热又寒冷,完美无瑕。她的眼睛如画一般,嘴唇像樱花一样鲜艳,气质清贵而内敛,美丽却不带一丝风尘。世上独一无二,只有她这样的美貌才配得上她那超凡脱俗、无与伦比的气质。
然而,人们常说不可貌相。
那位坐在高位上的女性,尽管年过半百,却依然保持着非凡的风采。她身着暗红色的凤袍,头戴华丽的金饰,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并不明显。她微微眯起眼睛,看着面前的宋景齐,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红唇轻启,仿佛是在含笑说话。她伸出戴着紫玉血纹镯的手,声音温和地问道:“你这个没心没肺的,今天如果不是我召你前来,你是不是就算来皇宫千次,也不会主动踏入宁惠宫看我一眼?”
宋景齐握住那只温暖的手,坐到太后身边,眼中满是笑意,回答道:“母后这是哪里的话,儿臣在衢州那荒凉之地待了整整两年,回到这金碧辉煌的皇城,一时还适应不了。再加上水土不服,便在家中休养了一段时间。母后难道要责怪儿臣吗?”
太后用染着丹蔻的手指轻轻点了点他的额头,拿出手帕为他擦去额头上的细汗,然后吩咐宫女:“去端一碗桂芝乌梅汤来,为辰王解解暑。”
说完,她向身后扇风的宫女靠了靠,这时才注意到脚下跪着一片女子,她们刚刚向他行过礼。
“看看我这记性,竟让各位小姐跪了这么久,快请起吧。”
那些女子松了一口气,纷纷起身回到座位上,她们都是出身名门的小姐,坐在那里,腿并拢,手放在膝上,一动不动,看起来极为拘谨。宋景齐看着她们,只觉得这样的姿态让人感到疲惫不堪。
在华丽的宫廷中,一场选妃大典正悄然展开。宋景齐站在殿外,目光流连于那些如花似玉的贵女们身上,心中暗自思量:“皇兄若是被这些佳丽迷住了眼,怕是无暇再理会我了吧。”
他狡黠地向旁边的太后挤了挤眼,太后握着他的手,轻声斥责:“你这个孩子,总是这么不正经。”
宋景齐嘴角勾起一抹玩世不恭的笑:“我只是见她们紧张得紧,想逗逗她们,让气氛轻松些。”
下方的贵女们听到这话,只能苦笑。她们心知肚明,这位辰王的玩笑,可不是随便能开的。
太后轻哼一声,语带责备:“你总是捉弄你皇兄,如今你也十六了,是时候好好考虑你的婚事了。我看,不久后得召你母妃入宫,为你择一位王妃,好让你有人管教。”
宋景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情绪,勉强笑道:“母后,我错了。我才十六岁,还年轻,您就让我再多自由几年吧,等我成年后再娶王妃也不迟。”
太后摇了摇头,语气坚定:“你这样顽皮,恐怕没人敢嫁。你皇兄像你这么大时,都已经是父亲了。如果你不收敛些,我就给你找一个严厉的媳妇,让她来管束你。”
宋景齐连忙应承:“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安分守己的,母后……”
在辰王的撒娇下,那些女子纷纷低头,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什么都没有看见。她们心中暗自担忧,若是辰王日后发怒寻仇,该如何是好。
太后被辰王磨得无法忍受,无奈地笑着轻喝:“你这个磨人精,真是上天派来折磨我的。你若不愿意娶王妃,我难道还能强迫你吗?来,赶紧喝了这碗乌梅汤降降暑。”
“我就知道母后舍不得。”辰王喜笑颜开地接过宫人递来的乌梅汤,一口就给喝了个精光。
“皇后娘娘驾到。”门外唱和声一落,一名身着金色袍服的女子被两名宫人拥了进来。她的环佩戴玉,雕凤刻纹金饰步摇扶髻,容颜气度绝色雍华。
宋景齐起身,敛去面容上的笑容,恭恭敬敬地向那女子行了一礼:“臣弟见过皇后娘娘。”
女子掩唇轻笑,眉目间顾盼生姿,眸光熠熠:“许久不见,小九倒是与本宫多礼起来。”
她撩开裙袍坐到宫人布下的软椅上,抬眼带笑吩咐那跪了一地的女子起了身。
深夜的宫廷,寂静而神秘。月色下,九皇子的影子悄然掠过长廊,他原以为已经避开了众人的视线,却不料母后和皇后早已洞悉他的行踪。
“怎么?九儿,你这是去哪?”太后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戏谑。
皇后也不禁笑出声来,接着道:“是啊,九儿,你不是急着要出宫吗?怎么又转悠到这儿来了?”
九皇子的脚步微微一顿,他知道今晚是躲不过两位长辈的调侃了。他轻叹一声,回应道:“我这不是听说母后这里有宴会,想着来看看嘛。”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她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在场的少女们,她们的脸上顿时泛起了羞涩的红晕,低下了头,不知所措。
“这些小姐们倒是个个出色,九儿,你看上哪个了?”太后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玩笑,却又不失威严。
九皇子摇了摇头,苦笑着回答:“母后,您就别取笑我了。我这人最怕这种场合,要是让人误会我对哪位小姐有意思,那可就麻烦了。”
皇后见状,也不再逗弄他,转而正色道:“今日召她们进宫,确实是为了给文笙选个合适的皇妃。你说说,看谁最合适?”
文笙,作为皇帝和皇后的嫡长子,虽然太子之位尚未确定,但他的身份已是无人能及。因此,他的选妃之事,无疑是朝中贵族和大臣们关注的焦点。
九皇子沉默了片刻,目光在众位少女身上一一掠过,最终轻声说道:“这毕竟是文笙的事,还是让他自己来决定吧。”
夜风轻轻吹过,宫廷中的月光似乎也柔和了几分,而这场关于未来皇妃的讨论,也在夜色中悄然落下帷幕。
在华丽的殿堂之中,一场选妃的仪式正悄然展开。宋景齐轻挑着眉梢,似笑非笑地开口:“原是我那侄儿文笙选妃啊,我还以为皇兄是因寂寞,欲招些年轻佳丽入宫。”他的话语让在场的太后都不禁心头一惊,而皇后则是面露难色,暗中扯了扯他的衣袖。
“我说皇兄有如此天上人间少有的皇嫂相伴,怎会再对其他女子多看一眼呢?皇嫂,您说我说的对不对?”宋景齐继续说道。
皇后心中明白这是宋景齐的计谋,却又不能当面发怒。她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无奈:“你的嘴真是甜,本宫请你来帮忙挑选合适的皇妃,你却拿本宫开玩笑。”
“好了,好了,我现在就去看看。”宋景齐站起身来,衣袍上淡淡的熏香在众多女子间飘过。她们心知肚明今日进宫的目的,她们是家族中的精英,肩负着家族兴旺的重任,而嫁给三皇子则是她们共同的愿望。
且不说宋文笙尊贵的身份,单是他俊朗的外貌、温文尔雅的性格以及卓越的才华,便足以令皇城中的女子们倾心。
宋景齐在众女子间来回踱步,似乎在仔细观察,又好像并未真正在意。“我觉得,这选妃之事还是得由母后和皇嫂来决定,而且必须征询文笙的意见。如果他不喜欢,即便我在这里对这些女子了解得再多,也是徒劳。”
皇后对他的话有些不悦:“本宫让你来看看,你却跟我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算了,看来是不能指望你了。”
夜幕低垂,宫廷的灯火辉煌。宋景齐轻轻摇头,缓缓踱步,双手背负,最终回到了太后的身旁。
“母后,儿臣以为此事应尊重文笙的意愿。若他无意,我们纵使观望良久,亦是徒劳。”宋景齐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无奈。
太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嗯,你说得不错。既然如此,不如选一个吉日,将那些名门闺秀尽数召入宫中,让文笙亲自过目。若有中意之人,再作定夺。皇后,你看此计如何?”
皇后沉默片刻,深知儿子的性情,终是叹息一声,颔首答应:“便依母后之意。”
太后面露喜色,牵着宋景齐的手,欲往殿外走去:“她们在此也难免局促不安,你便早些让她们各自回府吧。天色已晚,哀家还要与这小冤家共进晚膳。”
“遵命。”皇后俯身一礼,声音中透着恭敬,“臣妾恭送母后。”
宫灯摇曳,映照着两人渐行渐远的身影,夜色中,宫廷的寂静被这份温馨的母子情深所打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