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赵晓云的小镇老家,我跟在她身后,帮她提着行李。小镇的空气清新,周围环绕着翠绿的山丘,但这种宁静中透出一丝诡异的气息。赵晓云的亲戚们非常热情地迎接我们,几位年长的亲戚立刻接过了赵晓云的行李,把我们引进了屋子。
屋子里布置得非常温馨,但我注意到墙角悬挂的几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中的人物仿佛在阴影中注视着我们,令人感到一阵寒意。亲戚们误以为我是赵晓云带回来的男朋友,脸上纷纷露出暧昧的笑容。
“哟,晓云,这就是你男朋友吧?长得真精神啊!”一位阿姨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调侃的光。
我赶忙摆手否认,“不,不是这样的。我是赵晓云的朋友,来帮忙处理一些事情的。”
赵晓云也笑着解释,“他只是我的助理,这次是专程来帮我处理家里的风水问题,并且带着父亲的骨灰来安葬。”
亲戚们一听,纷纷点头称赞,“晓云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一直没有忘本,这么远还带着你爸爸的骨灰回来安葬。”
赵晓云露出一丝感激的笑容,但眼中依然闪烁着忧虑。我们在客厅坐下后,亲戚们端上茶水和点心,热情地招待我们。尽管气氛看起来轻松,但我能感觉到赵晓云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晓云啊,你父亲的事我们都听说了,真是太突然了。”一位长辈感慨道,眼神中带着几分沉重。
赵晓云点了点头,眼圈微红,“是啊,爸爸他走得太突然了,所以我希望能让他在祖坟旁安息。”
赵晓云坦言她觉得祖坟的风水不好,想要换个地方安葬父亲的骨灰。她的表情严肃,眼中流露出一丝焦虑,“我总觉得祖坟的风水不好,这次回来就是想换个地方安葬爸爸的骨灰。”
她的大伯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其实族谱上记载过一处风水宝地,但我了解不多,具体情况还是得问族长赵三爷。赵三爷是家族里最年长的人,已经95岁高龄了,但他身体硬朗,或许知道更多。”
我们喝完茶后,大伯便带我们去找赵三爷。赵三爷住在村子的另一头,沿途的道路蜿蜒曲折,两旁的古树在微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
到了赵三爷的住处,我们看到他正在地里松土。尽管年纪已高,但他的动作依然矫健,身体显得十分硬朗。看到我们走近,他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了看,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
“哎哟,是晓云啊,你回来啦!”赵三爷用略显沙哑的声音说道,眼中闪烁着慈爱。
赵晓云走上前,恭敬地说道:“三爷,我回来了。这是我的朋友,他是来帮我处理家里风水问题的。”
赵三爷点点头,目光在我身上停留片刻,显得十分睿智。他放下手中的工具,拍了拍衣服上的泥土,示意我们进屋说话。
我们跟随赵三爷走进他的屋子,屋内陈设简单但干净整洁,墙上挂着一些老旧的家族照片和几幅字画。赵三爷端出几杯热茶,递给我们。
坐定之后,赵晓云直入正题。
赵晓云问起族谱上记载的风水宝地的事,赵三爷指向远处那座巍峨的大山,眼神中透着些许神秘,“风水宝地就在那山上的一处洞穴中。那洞穴传说中是龙脉之源,风水极佳,但路途艰险,很少有人敢进去。”
赵晓云听后,决心已定,“三爷,我明天就进山寻找这个宝地,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它。”
我和大伯对视一眼,心中满是担忧。我劝说道:“晓云,这么贸然行动太危险了,山里情况复杂,我们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再去。”
大伯也点头附和,“是啊,山里的路不好走,而且天气变幻莫测,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了。”
但赵晓云的眼神坚定,毫不动摇,“我知道危险,但我必须去。父亲和祖先的安息之地至关重要,我不能再等了。”
为了确保赵晓云的安全,大伯安排了一位非常熟悉那座山的村民孙伟做向导,陪我们一起进山探寻传说中的宝地。孙伟是个三十多岁的壮实汉子,常年在山里打猎,对山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们三人就开始进山。孙伟背着一个大背包,里面装满了必要的装备。他提醒我们,“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大家都要穿防风防水的衣服,路上也要小心。”
我和赵晓云都按照他的建议,穿上了合适的衣服,带好了干粮和水。一路上,山间的雾气弥漫,空气中透着一丝湿冷。
赵晓云让我背着她父亲的骨灰盒,还带了她大伯家的一把镰刀。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初升的太阳洒在树梢上,透过浓密的树叶投下斑驳的光影。山间的空气清新却带着一丝寒意,鸟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我们的旅程伴奏。赵晓云走在我身后,虽然不到一个小时她就显出疲态,但她依然咬紧牙关,坚持不掉队。她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眉头紧锁,但眼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
“晓云,休息一下吧,这段山路不容易走。”我回头关切地说道。
赵晓云勉强笑了笑,摇了摇头,“我没事,我们得赶紧找到那处风水宝地,不能让爸爸的骨灰在外面久放。”
我暗自敬佩她的坚韧,只得继续前行。经过几次短暂的休息,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俯视,山谷中的云雾如同轻纱,飘渺缥缈,仿佛仙境一般。山谷两侧峭壁陡峭,犹如天堑一般,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孙伟指向下方的山谷,声音中透着一丝谨慎,“那里有一个大山洞,据说是风水宝地,但要走过去需要经过很陡的地势,非常危险。我不建议我们前往。”
赵晓云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山谷中隐约可以看到一个洞口,雾气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