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盗墓天下之青乌序

第322章:亡魂归处

盗墓天下之青乌序 老朝奉 2025-04-20 19:14
“守门人…你阻不了阴阳倒转…”
阎九溟一脚踏碎头骨,碎骨中迸出股黑烟。烟雾在空中凝成张扭曲的人脸,正是那个黑衣人的模样。人脸发出刺耳的笑声:“周原只是开始…九鼎重聚之日…”
“装神弄鬼!”白知秋甩出张符纸,黑烟被火光吞没。余烬飘落时,倾斜的地面渐渐恢复水平,星图停止转动,露出后面隐藏的甬道。
阎九溟捡起块碎骨,骨片内侧刻着个残缺的鼎纹:“他在收集九鼎的’骨钥’。”指腹摩挲着骨片上新鲜的刻痕,“不超过三天。”
白知秋突然按住他手腕:“你听。”
极远处传来编钟的嗡鸣。声音穿过曲折的甬道,带着某种规律的震颤。阎九溟瞳孔骤缩——这是西周地宫里用来示警的“黄钟律”。
“他触动了核心机关。”阎九溟扯下段衣襟缠住流血的手掌,“必须赶在他之前找到主墓室。”
两人循着声源疾行。甬道不断下斜,空气越来越潮湿。拐过三道弯后,前方突然出现个圆形水潭,潭水黑得如同墨汁。水潭对面是扇青铜门,门上饕餮纹的双眼正缓缓渗出鲜血。
“血祭锁。”白知秋声音发紧,“需要活人…”
阎九溟已经褪下外袍。他取出守门人令按在潭边石碑上,碑文亮起瞬间,黑水突然沸腾。无数白骨从潭底浮起,搭成座浮桥。
“跟紧我,别往水里看。”阎九溟率先踏上白骨。每走一步,脚下的骨头就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行至潭心时,水面突然泛起涟漪,有东西擦着他脚踝游过。
白知秋突然惊叫。阎九溟回头看见她的小腿被截苍白的手骨抓住,手骨腕部还戴着镶绿松石的铜镯。他反手挥刀斩断手骨,断骨处喷出的却不是血,而是蠕动的黑虫。
“尸蠹!”白知秋迅速撒出把朱砂,黑虫遇砂即燃。两人加快脚步冲到对岸,身后的浮桥瞬间坍塌。
青铜门上的鲜血已经流到地面。阎九溟将守门人令按在饕餮左眼,白知秋同时将枚玉琮塞进右眼。门缝里传出齿轮咬合的声响,但只开了半尺就卡住。
“还差祭品。”白知秋咬牙,突然划破手指将血滴在门环上。鲜血顺着门上的沟槽流淌,竟与原先的血迹形成个完整的卦象。
门开了。
扑面而来的阴风中混着檀香与腐臭的诡异气息。主墓室中央,九盏人鱼灯围成圆圈,灯火竟是诡异的青色。圆圈中心摆放着尊残缺的青铜鼎,鼎身缠绕着七条青铜锁链,每条锁链都钉在具跪坐的干尸背上。
黑衣人背对门口站在鼎前,手中骨杖正插在鼎腹的缺口处。听到开门声,他缓缓转身,兜帽下的脸竟布满青铜斑纹。
“来得正好。”他的声音像生锈的铜器摩擦,“见证九鼎归位吧。”
阎九溟的短刀已经抵上他咽喉:“结束了。”
黑衣人突然大笑。笑声中,七具干尸同时抬头,空洞的眼窝里燃起绿火。鼎身上的铭文逐一亮起,整个墓室开始剧烈摇晃。
“你根本不懂!”黑衣人咆哮着拔出骨杖,杖尖带出股粘稠的黑液,“周原之下埋的不是鼎,是…”
白知秋突然抛出卷玉简。简片在空中展开成星图,青光笼罩下,七具干尸的动作顿时迟缓。阎九溟趁机挥刀斩向青铜鼎的缺口,刀刃与青铜相击的瞬间,爆出刺目的火花。
黑衣人发出非人的嚎叫。他的身体像陶俑般龟裂,裂缝中涌出无数黑虫。虫群扑向青铜鼎,竟开始修补鼎身的缺口。
“知秋!”阎九溟暴喝。白知秋会意,从怀中取出个犀尊,将珍藏的“寒泉”倾倒在鼎上。液体接触青铜的瞬间,整个鼎身结出层白霜,黑虫纷纷冻僵脱落。
黑衣人见状,突然扑向最近的人鱼灯。阎九溟飞身阻拦,却见他直接将自己的手臂伸进灯焰。青火暴涨,照亮了墓室顶部——那里赫然悬着八具青铜棺,每具棺材都连着条锁链,锁链另一端消失在四周墙内。
“八棺镇魂…”白知秋倒吸冷气,“他要用九鼎重启这个局!”
阎九溟的短刀已经刺入黑衣人后心。刀身没入的瞬间,黑衣人却露出诡异的微笑。他的身体迅速干瘪,最终化成人皮飘落。人皮落地时,墓室八个方向同时传来锁链崩断的巨响。
“不好!”白知秋扑向青铜鼎,“他在声东击西!”
为时已晚。八具青铜棺同时开启,棺中飞出八道黑气,在空中凝成个巨大的鼎形虚影。虚影笼罩下,青铜鼎的缺口开始自行修复。
阎九溟突然割破手掌,将血抹在守门人令上。令牌发出刺目的红光,竟暂时抵住了虚影的下压。他趁机抱起白知秋冲向墓室角落:“闭眼!”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整座墓室开始坍塌。阎九溟用身体护住白知秋,在烟尘弥漫的瞬间,他看见青铜鼎被虚影彻底修复,鼎身上的铭文亮起最后一道光…
阎九溟的耳边嗡鸣不止,碎石与尘土簌簌砸落,整座墓室在剧烈的震颤中崩塌。他死死护住怀中的白知秋,后背被飞溅的碎石砸得生疼,血腥味在鼻腔里蔓延。
“九溟!”白知秋的声音在烟尘中显得格外清晰,她挣扎着从他怀里抬头,脸色苍白,眼中却闪烁着警觉的光。
阎九溟没有回答,目光死死盯着墓室中央那尊已经完全修复的青铜鼎。鼎身上的铭文如活物般流动,散发出幽绿色的微光,而那道巨大的鼎形虚影已经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
“它……活了?”白知秋的声音微微发颤。
阎九溟缓缓站起身,掌心仍残留着守门人令灼烧后的刺痛感。他盯着青铜鼎,低声道:“不是活了,是归位了。”
——
周原遗址,商周祭祀坑。
三天前,阎九溟和白知秋循着一条残缺的青铜器铭文线索,找到了这座深埋地下的商周祭祀遗址。白知秋是考古学世家出身,对古文字和祭祀仪式有着近乎直觉般的敏锐,而阎九溟则是守门人一脉的传人,祖上世代与古墓诡物打交道。
他们原本只是来寻找一件失踪的西周青铜器,却没想到,这座祭祀坑下,竟藏着一座完整的商周大墓。更诡异的是,墓中的青铜鼎,似乎一直在等待某种契机——直到阎九溟的血触发了守门人令,虚影降临,青铜鼎自行修复。
而现在,鼎身铭文的光芒逐渐稳定,墓室的崩塌也诡异地停止了。
“这鼎……是‘归墟鼎’。”白知秋盯着鼎身上的铭文,声音低沉,“《山海经》里记载过,归墟是万水汇聚之地,也是亡魂归处。这鼎,是引魂用的。”
阎九溟眼神一沉:“引谁的魂?”
白知秋摇头:“不知道,但鼎既然自行修复,说明它等的东西已经到了。”
——
墓室深处,暗流涌动。
阎九溟和白知秋沿着坍塌的甬道继续深入,四周的壁画上描绘着古老的祭祀场景——无数奴隶被推入深坑,而高台上,祭司手持青铜器,似乎在召唤某种存在。
“这墓不对劲。”阎九溟低声道,“商周时期的祭祀坑大多是殉葬坑,可这座墓……更像是某种仪式的核心。”
白知秋点头:“而且,我们进来时,墓门是开着的。”
阎九溟脚步一顿:“有人比我们先进来了?”
白知秋没回答,目光落在甬道尽头的一具尸体上。
那是个中年男人,穿着现代人的衣服,但尸体已经干瘪如枯木,皮肤呈现出诡异的青灰色,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干了血肉。
“是‘他们’的人。”阎九溟蹲下身,从尸体口袋里摸出一块青铜牌,上面刻着一个模糊的符号——一只眼睛。
“又是‘观山会’。”白知秋皱眉,“他们怎么会找到这里?”
阎九溟冷笑:“看来不止我们在找归墟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